close

黎智英/壹傳媒集團創辦人什麼是新聞?手機網絡出現前有個固定的意思,時事財經社會突發娛樂等無人不曉,一、二百年來,大眾傳媒這定義就未變過。為什麼?因為大眾傳媒是一言堂的壟斷機構,壟斷了新聞解釋,無論你反共或擁共你都有立場,正是大眾傳媒出發的立場,都是一言堂。一言堂的壟斷下新聞的定義成為一個institution。新聞走進殿堂被崇拜的偶像。手機出現,這偶像破碎了!手機將傳媒個人化,每個人發出和分享資訊,從中知道世事和感受其共鳴。他們在社交網絡對話,各人繪出每天的「自傳」。你家當大官的親戚吃飯時說了些什麼,你消防員的弟弟說的內幕又是什麼,都穿插在這些「自傳」裡,擊中大家的共鳴的那些,成為當天的新聞。這樣的新聞世界掌握在人民拿著手機的手裡。暮色蒼茫,大眾傳媒走進了深山幽谷的古堡,與獨裁做鄰居裡終老去了。一言堂這傳媒怪物消失了。將來當然仍有傳媒,提供新聞娛樂資訊內容,但那會是另一種結構,另一種傳媒,可不知會是怎麼模樣的傳媒。你說你知道?你是在吹牛!唯一可預測的,就是這結構跟現在傳媒和在做著的工作完全不一樣。變,這是個巨變!傳媒必然面對的命運。全世界幾乎沒有一家報紙或電視台不是面對災難式的困局,這是火鳳凰灰燼後展翅起飛的時刻。我們必須勇敢,開懷面對從中學習,跨進這不可測的新聞世界。以前我們看了新聞好奇才去看流言,現在看到流言實在有趣,才找新聞來看。流言是人民生活的故事,是有意思的「新聞」,有意思是因為觸發共鳴。流言是民間流傳的飯香煙火,一觸意思即到心領神會,蓋過了政治和政府的新聞意義。新聞原是壟斷者手中的圖騰,神殿堂裡的偶像,是客觀是離身的。但殿堂裡的神已死,偶像破碎了。新聞活在人民手中,滲透著主觀的意識,流竄在手機互動對話的漩渦裡。什麼是新聞你可以告訴我嗎?come on, try!手機社交網上的朋友圈子裡儘管只有二百個人,大家分享新聞資訊對話,分享的其實是這圈子裡的意見和情緒,時刻分享頻頻互動,磨合出每件事情的共鳴,男女關係,工作,名人緋聞等流言,不覺間的分享反映了他們生活的態度和立場。一隻小狗很同情地凝望著少女主人失戀在哭的二十秒影片,吸引了幾百萬人看。這是新聞嗎?當然不是!你會說。但吸引了幾百萬人看啊!幾百萬人要看的不是新聞,這是誰的定義?這幾百萬人不懂新聞的定義,要你去為他們定!Who are you to judge! Come on!請你把知識分子的面具拿下來,你是知識分子不是歷史,新聞是歷史意識暗湧的倒影,人們手中手機剎那間的決定。他要是拿起手機來看,那就是新聞了!Let's wake up!我們今天不知道什麼是新聞,因為沒有人再有以前的壟斷和權威為我們決定什麼是新聞。「我們要看的就是新聞!」手機在人民手中,新聞的定義便在人民手上!這是個不用再爭議的事實。你的腳踏進水裡,無論你第二次再踏水中有多快,水流有多慢,第二步踏進的水在川流不息間,已不是同樣的水。但其實是一樣的。川流不息的水是活的,活著是同一血脈的身體。現在的新聞一樣也是活的。在手機網絡川流不息互動分享中,事物透明了,個個晶瑩的共鳴,流竄在網絡圈子朋友意識間。這圈子只有二百人其實是網絡世界的所有人!二百個人的圈子,每個人另有二百個圈子的二百人等等……意識在流竄,加起來成為無人不涉其中資訊川河,千萬互動,億萬漩渦,川流不息,事情其中過濾,最後每個社交網小圈子,都融匯了整個網絡交流昇華的共鳴。人們不知不覺地被分享的共鳴,連結一起成為了巨大的社會力量。不知道新聞的定義,等於不知道生產的該是些什麼產品。我們的生產結構必須要變得更靈活善變才能生存。我該怎麼辦?我真的不知道,只知道變化愈大,自由度愈大愈容易適應。如果新聞的定義不斷在演變,我們不知道產品是什麼,我該做間怎樣的「工廠」,買什麼「機器」來生產?這是做不到的。我只可以讓巿場的演變成果,推動我們逐漸重建一個新的新聞媒體,一個手機時代個人化傳媒的結構。我們過去集中化的經營已不夠靈活應變,容不下百花齊放的天地。新聞的定義和共鳴不斷在變,我們也要靈活應變,被現時的架構和方式規範著,我們便無可能應付洶濤駭浪的傳媒巨變。傳媒的變化我們可以從現在有不少網站,代表一些沒有被收買的聲音的發展來看。這是手機盤古初開的時候,沒有歷史沒有經驗一切人之初,突破的不僅是小本經營的方法,更難克服的是巿民的慣性思維。一貫以來接收傳媒都不用付錢,他們怎會想到付錢這回事?這些獨立網站盡管細小,你走反建制路線廣告很少,要靠聽眾、觀眾贊助才有生存的機會。為了保全代表自己的聲音,每人每天付一塊一個月三十元,有兩三萬支持者獨立網站便可經營下去。為留住一個聲音,有社會責任感對社會有期望的人,誰會吝嗇三十元?新一代的傳媒就這樣誕生了。如果每天一塊錢可以參與一個聲音向社會不公不義說不,同聲吶喊,讓一把沒有被收買的聲音留個生存的空間,也為我們的自由留多點空間,誰會吝嗇這三十塊錢?只要這些獨立網站能感同身受代表一個引起共鳴的聲音,我認為是將來傳媒發展的大趨勢。消費者的精明必然懂得「購買」他們共鳴的自由空間。網絡民間互動交流的對話,讓世界變小了,互相關懷協助,更親切了。這是傳媒百花齊放的文化大革命。上次的「文化大革命」是老毛奪權的魔咒。這次卻是真正的革命,是科學文明到了一個分水嶺,傾覆了傳統文化的結構,讓新的文化結構,新的文化演釋裂土萌生的時刻。沒有人知道將來的傳媒會是怎樣,只有一樣是確實的,手機時代傳媒的內容已落到人民的手裡,個人的分享交流的過程,變成了新聞產生的過程。這過程中磨合的共鳴背後,包含了人們的感受和意思的故事,透過我們的關心,成我們的「新聞」。最後傳媒的工作是 How do we make sense of this world!但顯然手機這世界解放了新聞的個人意見,新聞的定義包含了個人意思,脫離了主觀客觀的圭臬。這樣的互動資訊世界令我們活得更親切,時刻不同事件的共鳴的分享將我們連結在一起。在這樣的個人資訊,個人意識主導的世界,山高皇帝遠的政治和政府將會愈來愈少人關心,最後成為人民意識的孤島,人民的 Irrelevance!獨裁也就不可怕了。

更多黎智英文章


本文引用自: 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rticle/forum/20170628/1149193/黎智英專欄:新聞的變革LV LV官方網 LV皮夾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承翰怎醛殺巷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