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V LV官方網 LV皮夾 LV包包 LV旗艦店本報2015年3月26日台東訊,公民記者黃郁芳報導

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東工作站,今年配合節氣,舉辦4梯次的工作假期營隊。第一梯次時值春分,已於23日圓滿結束,來自台灣各角落,橫跨20~70歲的農青齊聚比西里岸,當中有夫妻檔、兄弟檔,由比西里岸的部落青年帶領,與這群農青共同感受部落節奏與土地脈動。

比西里岸 放羊的地方

比西里岸(Pisilian),中文譯為放羊的地方,位於台東景點三仙台北側。近年來以Pawpaw鼓樂團、漂流木羊、幾米彩繪聞名。

農青對於比西里岸的認識,便從Pawpaw鼓(以漁業浮球製成鼓身)震撼的鼓聲,搭配嘹亮的歌喉、有力的舞步展開。循著幾米在部落的彩繪,部落青年帶領農青認識比西里岸居民的生活環境,穿梭在他們成長的巷弄中。一邊聆聽導覽,夾雜著當日土地公誕辰,傳來的廟會戲班唱戲聲,以及座落著不同教派的教堂,可看出此處原漢夾雜的多元風貌。

三仙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春妹,帶領農青製作紅龜粿,使用糯米、紅豆餡、月桃葉等材料,亦呈現部落飲食的多元特色,將印象中的漢人食物,與阿美族的Toron(麻糬)做了極佳結合。農青們更利用時間與部落青年共同打排球,無形中也以運動,作為彼此溝通的語言。

農青們,上工

第二天,農青正式上工。此次農青的農事體驗地點,包括工作站向當地Mamo(阿美語阿嬤之意)承租的學田(Kakoting)5分農地、以及當地賴家復耕的水田。在學田農地,台東工作站專案經理黃苑蓉,向農青一一介紹現有的農地設施與規劃,以及經歷颱風摧殘,在今年重新建造的生態廁所,乃至鄰近農地遇到的買賣、被大規模開挖整地等問題。透過採集腐植土、製作雨水撲滿、搭設植物攀爬竹架種植木鱉子、設置菜園種植玉米、樹豆跟茼蒿等工作,讓農青們與土地對話。

志工與部落青年們也各自發揮所長。有木工經驗的鄭文玲,綁起竹架駕輕就熟。黃焜嶽則發揮導覽專長,帶領農青注意田間生態,賞鳥、辨識植物。被兒子戲稱為精通「三鐵」—鐵釘、鐵絲、鐵鎚的部落居民賴玉美,也教導農青在搭設雨水撲滿時,應如何用鐵絲固定竹架。在志工們通力合作下,讓學田灑下新的種子、新的風貌。

有志工戲稱,這可以做副業了。農青方筱睊則覺得,可以將採集腐植土的技巧,帶回家應用在自家苗圃上。黃服賜對於農地買賣問題有感而發,隨手拿起筆畫畫速寫題詩。

復育水圳  傳統智慧重現江湖

中午,農青們在學田席地而坐,享用部落居民賴家母子為農青準備的風味午餐,包括糯米飯、醃豬肉、藤心排骨湯、蔥涼拌香菜等,都是部落常見的料理,亦儲備為下午工作的能量。下午農青們,亦是要到賴家水田幫忙。賴家今年復耕水稻,卻面臨鎮公所進行水泥蝕溝工程,大舉開挖田區附近的溪溝,造成田埂崩塌、田土流失,原有的水岸樹林也瞬間毀滅。卻也在此危機中,賴家兄弟發現一條存在上百年的古老水圳。

在古老水圳智慧,與水泥溝渠工法兩者相較的衝擊下,農青們搬運石頭,協助賴家兄弟以石頭堆疊田埂旁的溝渠。藉著搬運堆疊石頭的過程,也拉近農青與部落青年的距離。年近70的黃復利,現仍勤於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,拿鋤頭、運大石身手俐落。

就讀東華大學三年級的農青徐筠茹,家裡亦是種稻,並參與東華大學小米園的行動,便很感動於此次與比西里岸農地的接觸,「透過與土地的親身接觸,貼近部落在地真實的生活腳步」。她也樂觀感受到,這裡新的可能正在進行中。

手作植物染  部落萌生新希望

最後一天的活動,則是進行植物敲拓染。在部落隨手可採集的植物,在農青的敲敲打打中,於白色方巾上展現繽紛色彩,甚至吸引了觀光客的目光。大家也討論彼此的設計理念、構圖,與敲打方式。在部落mamo為大家示範過往如何使用方巾包書去上課之後,更開啟大家對於方巾使用的更多想像。農青徐筠茹便提到,或許未來的旅行,帶著一塊方巾、一根鐵槌,便可以透過植物,留下獨一無二的日記。

活動進入尾聲之際,農青對於部落、土地與環境議題的討論益發熱烈。經過這次經驗,農青岳祥文也提到,要將這些部落經驗,以及環境議題,帶給周邊的朋友,讓更多人願意關心。王燕玲則說到,做對的事就有力量。透過此次工作假期,有一群農青已然從土地中,看到比西里岸部落希望的萌芽。

農青謝宛蓉形容,這是一群帶著善意而來的人,也期待不同背景、觀點的啟發。

※ 守護環境知情權,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!※

 View the discussion thread.

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來去比西里岸做農青-觸摸土地脈動-044549004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承翰怎醛殺巷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